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方向)

更新时间:2024-07-08 09:40

分享到:

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方向)

 

一、概述

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原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开展空天飞行领域的空气动力学应用基础研究,是加强国内外空气动力学学术交流,吸引和培养空气动力学研究高级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

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下属研究中心之一,定位于开展旋翼空气动力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研究中心主要任务:以搭建基础性、跨学科、开放式的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平台为主要目标,聚焦旋翼空气动力学创新理论和前沿技术,着力解决制约我国旋翼飞行器自主研发的若干空气动力学问题,促进旋翼空气动力学创新成果生成,打造高水平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团队。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1)旋翼翼型及桨叶气动设计,主要包括旋翼翼型及旋翼优化设计技术、旋翼飞行器总体气动布局优化设计和评估等研究内容。2)旋翼复杂流动及气动特性,主要包括旋翼涡尾迹特性、旋翼涡环状态流动机理、复杂地形及气象下的旋翼飞行器气动特性、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预测、旋翼飞行器部件间气动干扰特性等研究内容。3)旋翼气动噪声机理及降噪技术,主要包括旋翼气动噪声机理、旋翼气动噪声预测与测试、旋翼主/被动降噪技术及综合应用验证等研究内容。4)旋翼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与试验技术,主要包括旋翼尾迹模拟,旋翼CFD/CSD耦合计算,气动、结构、噪声、结冰等关键试验技术等研究内容。

三、2024年度资助范围及编号

(一)RAL202401:旋翼翼型及桨叶气动设计

旋翼翼型及桨叶是决定旋翼空气动力学特征的根本单元,其气动特性优劣对旋翼性能有关键性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旋翼飞行器的载重、速度、航程、噪声和振动水平等。旋翼飞行器当前正向高速化、无人化、智能化、电动化和低成本化等方向发展,以旋翼为主要升、推力驱动单元的各种新构型呈井喷态势,其气动新概念和总体气动布局优化设计技术是推动该类飞行器自主研发的重要方向。2024年,该方向资助的开放课题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子方向:

Ÿ 新概念旋翼翼型气动设计;

Ÿ 高性能旋翼气动布局方案优化设计;

Ÿ 中大型(百公斤级以上至3吨级以下)无人旋翼飞行器应用场景及效能研究;

Ÿ 旋翼/固定翼混合布局旋翼飞行器气动概念研究;

Ÿ 分布式电驱动、智能变体及模块化旋翼飞行器气动概念研究。

(二)RAL202402:旋翼复杂流动及气动特性

旋翼流场是发展旋翼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基础,对于旋翼流动的认识一直是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旋翼气动特性是影响旋翼飞行器性能、飞行品质、振动等特征的重要因素,对于气动特性的认识是推动旋翼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发展的基础。旋翼流场和气动特性之间紧密关联,我国旋翼飞行器的自主创新研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流场和气动特性的充分认知。2024,该方向资助的开放课题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子方向:

Ÿ 新型旋翼飞行器复杂流场机理及气动特性研究;

Ÿ 旋翼桨叶主被动流动控制方法研究;

Ÿ 智能变形旋翼桨叶技术研究;

Ÿ 复杂地形或气象下的旋翼飞行器气动及飞行特性研究。

(三)RAL202403:旋翼气动噪声机理及降噪技术

世界各主要航空国家对旋翼气动噪声问题都非常重视,并且把旋翼气动噪声问题提高到了与旋翼飞行器安全性、可靠性相当的地位。旋翼气动噪声由厚度噪声、载荷噪声、桨/涡干扰(BVI)噪声、高速脉冲(HSI)噪声和宽频噪声等多种类型噪声构成,国内外主要采用理论和试验手段开展气动噪声机理和降噪技术的研究。2024年,该方向资助的开放课题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子方向:

Ÿ 低噪声旋翼设计及预测方法研究;

Ÿ 复合、倾转等构型旋翼气动噪声问题研究

Ÿ 旋翼噪声主/被动控制技术研究;

Ÿ 旋翼类电垂直起降飞行器气动噪声特性研究;

(四)RAL202404:旋翼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与试验技术

旋翼多学科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技术是研究旋翼飞行器气动、结构、飞行多学科耦合问题的主要手段,相关技术的发展是获取旋翼飞行器气动、结构和飞行特性,认识复杂多学科耦合问题的根本支撑2024,该方向资助的开放课题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子方向:

Ÿ 旋翼飞行器气动与结构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Ÿ 旋翼飞行器气动与结构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Ÿ 旋翼飞行器飞行验证技术研究。

资助方式

研究中心分年度受理开放课题申请。根据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决定资助范围及对象,对于取得重要进展的开放课题,将持续资助。研究中心本年度每项开放课题资助强度为5~8万元。执行周期为一年或两年,具体时间为:202411~202511月,202411~202611月。

五、注意事项

1.本指南面向全国发布,自由申报、公平竞争、滚动支持。

2.开放课题申请书本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评审,研究中心根据择优原则确定受资助开放课题及资助金额,由研究中心与申请者所在单位签订科研合同后执行。

3.开放课题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含),每个申请者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4.申请者在填报申请书前,请认真阅读本指南。根据本指南年度资助方向,自行拟定课题名称,课题需侧重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强调创新性和先进性。

5.研究中心可为不具备试验条件的资助项目提供相关风洞试验设施和条件。

6.为加强资助项目的学术交流,研究中心每年将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课题负责人有义务参加研究中心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7.获资助开放课题需在合同签订起两年内发表1篇以上的EI/SCI/ISTP检索文章。在发表文章和申报成果时,须标注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erodynamics)资助,并注明资助项目编号,论文署名规则具体格式可参考附件2。研究中心按照专业方向,对获得资助的课题指定联系人进行跟踪,发表文章等成果作者名单须包含研究中心指定联系人。

8.课题研究内容原则上不涉密,保密审查由申请者所在单位自行负责。

9.开放课题申请书(模版见附件2)由研究中心管理办公室受理,受理截止日期2024810。申请者须在810日前将申请书Word电子文档报送研究中心指定邮箱。待课题经评审获批后,向研究中心报送盖章版纸质申请书

10.开放课题按照研究中心合同进行管理,研究中心视情进行开题评审和中期检查,在正式结题验收前组织合同验收。对于执行情况严重偏离合同或严重滞后的课题,研究中心有权予以纠正或提前终止合同。

六、联系方式

人:亮权(0816-246115515983684936

            奔(0816-246103015280960100

   箱:rotor102@163.com    


附件:开放课题申请书

 

 

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旋翼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

                         〇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